<rp id="6lg6t"><nav id="6lg6t"><button id="6lg6t"></button></nav></rp>
    <tt id="6lg6t"><noscript id="6lg6t"><delect id="6lg6t"></delect></noscript></tt>

  • 首頁 > 業界

    2015年 ,自行車2.0時代

    時間:2014-12-24 11:08:37 來源: 作者: 蔣旻宸

    549970acbf1f9.jpg

     

    中國的確是自行車王國,坐擁有9億輛自行車,年產量7000萬,市場規模高達數千億。曾幾何時,一個架子兩個圈,也算是國民坐騎。今年下半年,隨著百度、小米等巨頭玩家以及張向東這樣具有影響力的互聯網人物相繼入場,把自行車這百年來都沒發生過重大變化的傳統產品推到了風口。


    可以預見,自行車界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整個行業不可避免地會被這場浪潮席卷。沖擊、變革、洗牌中,即使是曾經的巨人,不學會沖浪遲早也會溺水而亡。一切,都將從2015年開始…
     
    “智能是偽需求?”根本就是偽命題

    自行車需要智能,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它能解決騎行者許多實際的問題。我從沒有回應過這個一度很火的話題,因為我覺得過多的爭論毫無意義。碼表數據無法同步到手機、無法分享;手機GPS數據不準確,續航能力差,發熱量高;自行車盜竊現象嚴重等等,這些都是許多騎友能切身體會的問題,BiCi解決了這些問題,你能說這是偽需求嗎?我認為5年之后沒有人會稱我們的車為智能自行車,就好像今天很少還會有人討論手機是不是智能一樣,不智能的才奇怪!

    與其要討論需不需要智能,還不如討論怎樣智能?去分析用戶到底在騎行中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怎么利用現有的技術去解決,智能當然不是簡簡單單的就把所有功能拼到一輛車上。我們只有在網絡卡的時候才會意識到“網速慢”,所以我們為BiCi做的所有設計,就是讓每一個騎行者都感受不到“智能”的存在。智能系統不應當是強加于自行車的概念,而是基于機械部分的自然生長,是不傷害騎行體驗前提下的智能化。
    自行車2.0:智能化產品+顛覆性服務

    創立基本概念的目的,就是想做一輛符合這個時代人們需求的自行車,改變陳舊的觀念和做法。傳統自行車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僅延續到車賣出去的那一刻就嘎然而止,這顯然是不符合“基本概念”的。把消費者轉變成用戶并把服務延生到他們使用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這在目前的許多行業早已是家常便飯,但當前的自行車廠商卻絲毫沒有這種打算!除了缺乏互聯網精神,更多的,是產品本身局限了服務的延展。

    如果把產品智能化比作“招式”,它讓自行車和騎行者接入互聯網,那么自行車云服務就是“內功”,它可以把每一位用戶的價值潛能發揮到最大,真正完成”前所未有的騎行體驗“這一目標。我們正在嘗試的就是這樣一種服務,不僅僅是記錄和分析數據這么簡單,它還可以幫你規劃運動目標、提醒你更換和升級配件、推薦各種有趣的周邊產品、提供線下線上騎行活動以及社交與分享,甚至,可以幫你選購第二輛、第三輛車。把簡單粗暴的賣車模式變成以車為載體,提供增值服務、創造消費需求的商業模式,我們稱之為自行車2.0。

    在我們眼里,自行車的2.0時代不僅是新一代的智能自行車,更是新一代的銷售模式和新一代的騎行云服務。我們現在所看見,所爭論的智能自行車只是這個2.0時代的序幕。改變行業的不是智能自行車,而是跟情懷一樣爛俗的:互聯網思維。
     
    渠道中間商出局,巨人或將倒下

    當所有行業在糾結是否要講電商移動化的時候,自行車廠商們還在考慮要不要做電商!?去年全國自行車銷量中,電商的份額只有可憐的3%,而與此同時已經有超過半數的消費者在網上購買了整車和配件。即使大如捷安特、美利達都遲遲無法在線上發力,主要原因是銷售體系過于依賴線下渠道,難以平衡線上線下價格,龐大的線下銷售陣營極大地限制了大廠商擁抱互聯網。如果在巨變前夜,這些大品牌依然無法意識到浪潮已經來臨,那就極有可能成為自行車界的諾基亞。

    平心而論,自行車并不是最適合電商化的產品。無論是安裝、調試以及后續升級,乃至日常活動都無法擺脫線下實體店而存在。這在某種程度上拖慢了這個行業的電商化。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阻擋這個潮流。而過去幾年,淘寶自行車銷售的火爆,乃至今年9月份捷安特、美利達對本品牌賣家進行投訴屏蔽,閃電、捷安特開設天貓旗艦店,種種事件都印證了電商化的潮流無法逆轉,唯一的問題是實現的形式:全部線上銷售還是徹底關閉線上來保護線下還是捷安特正在嘗試的線上線下平衡的策略。

    面對價格和銷量的雙重壓力,傳統線下經銷商將遭遇毀滅性打擊。2014年,各類中小自行車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他們憑借電商以超高性價比的價格非常快速的占據了市場。其中,甚至有年銷量接近10萬輛的年輕品牌。面對巨大的價格壓力,品牌留給渠道商的利潤越來越少,有些大品牌直接取消了地區代理。未來幾年,隨著電商在自行車界的普及,中間商的利潤空間將會進一步被擠壓,直至完全消亡。
     
    O2O?大數據? YES!

    大數據和O2O熱的發燙,已然成為互聯網思維的兩把利劍,刺入傳統行業刀刀入肉。一時間,任何傳統行業只要沾上O2O和大數據就能互聯網化,就像豬碰到風口就會飛。撇開炒概念的因素,大數據和O2O究竟能否給自行車行業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先說說O2O,即使線下中間商全部消失,車店作為最終的銷售終端還是依然存在。只是未來自行車店的形式會發生從“賣車、賣零件賺錢”轉變為“賣服務賺錢”的模式。通過銷售整車,線上社區互動結合線下車店體驗式服務就能挖掘出極大的用戶的消費需求。普通消費者購車平均花費為5000元,而每年在自行車配件和升級方面的花費也是5000元,這說明每一個自行車騎行者都具有極大的ARPU值 。未來,由購車(線上)到維修、保養、升級(線下)、由騎行社區(線上)到騎行活動(線下)的模式即是自行車2.0的O2O。

    大數據就更不用說了,騎行的運動數據和跑步、游泳一樣,是管理人們日常健康和鍛煉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蘋果的HeathKit還是Google Health都有針對自行車的專門數據模式,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此外,在國內自行車路線和導航的發展還在卵子里,百度、高德都沒有自行車導航數據,更不用提騎行路線的規劃和評價了。我可以確信的是,這一切都可以從數百萬用戶的騎行數據中學習獲得(本人是學習神經網絡的)。
     
    運動自行車市場即將大爆發

    十年來,自行車運動在歐美發展的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把騎行當成一種生活方式。2011年起,運動類自行車在國內異軍突起,以極快的速度成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騎行行列。目前,國內擁有近2000萬運動自行車騎行者,并且每年以接近50%的速度快速增長。市場競爭的急速加劇并不能掩蓋市場規模的高速膨脹。

    相比傳統的買菜車,運動自行車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特質與人們的需求。買菜車是曾經的通勤王者,可隨著電動車、獨輪車、甚至滑板車的出現,給了人們更輕松、更快速的解決方案,導致人們對通勤自行車的剛需就沒有那么大了。而運動類自行車則滿足了消費者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無論是運動競技還是休閑郊游都成了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未來選擇購買自行車的人群應該多數為有車一族,并不為通勤所煩惱,購買自行車不應該是一種無奈之舉,而是一種態度和生活方式。加之國民GDP的不斷提高以及運動自行車的成本越來越低,當兩者到達某一閾值時,未來的市場規模可以是如今的數百倍。

    當然,針對自行車可說的還有更大的話題,例如能源環保和綠色地球等等,本文僅僅只是一個自行車從業人員站在兩段歷史的交界處,對行業未來的一些展望。作為開拓者,我們在迷霧中探索前進,前方隱約的光芒是我們的方向。作為一個騎行者,希望自行車運動和自行車文化能被更廣泛的認可和推廣,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體驗到騎行帶來的快樂。
     
     
    二維碼-02.png

    評論列表(已有條評論)

    最新評論

    智能界

    智能界(www.xingtupian.com)

    中國智能科技聚合推薦平臺

    欧美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